在傳統全球化有所萎縮的同時,數字服務貿易將帶動新一輪數字全球化。
11月7日下午,第四屆中新合作服務貿易創新論壇(下稱“服貿論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以“數字賦能服務貿易發展”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江小涓認為,數字時代下,“跨境鏈接”“跨界鏈接”“全域鏈接”的成本極大降低、收益極大提升,全球范圍內更廣泛深入服務分工體系正在形成,也將推動數字全球化時代到來。
作為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重要的官方配套活動,此次服貿論壇主題為“數字賦能,開創服務貿易高水平開放新格局”。這也是中新合作服務貿易創新論壇首次在進博會主場舉辦。
數字貿易引領增長
在演講中,江小涓表示,近年來,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再疊加新冠疫情,全球經濟中貿易成為了重創區,各方對國際貿易、全球投資、技術流動的看法趨于悲觀,但是在這一背景下,率先走出疫情的是國際貿易,而且數據顯示,國際貿易的增長顯著快于各國的GDP。
這其中,數字貿易“功不可沒”。
江小涓認為,電商平臺促成的交易已是全球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的重要構成,跨境平臺通過整合生態鏈上的制造商和服務供應商,利用海量交易數據和算法,降低跨國交易成本,精準對接國際市場,在境外客戶需求挖掘、海外影響推廣、跨境支付、供應鏈管理與品牌建設等貿易促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包括B2C、B2B和海外倉等多種形態,已經占到商品貿易的三分之一左右。”她說道。
那么,這一由數字貿易帶動的國際貿易增速在后疫情時代是否可持續?江小涓在演講中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主要是數字技術改變了服務業的基本形態”。
江小涓表示,傳統的服務業主體部分要“同時同地”,是不可貿易的,因此,服務業在國際貿易中比重一直比較低,大概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才突出了10%,現在也已經突破了20%的比重;在網絡時代,服務業可貿易但是不可分工。而數字技術的出現再次改變了服務業的這一特性,使得服務業變得更為靈活,不僅可貿易而且可分工。比如,5G時代,遠程醫療、遠程授課變為可能。
數字全球化時代已到來
江小涓認為,在5G技術的賦能下,服務業開始了全鏈全面深度全球化的時代。
在數字服務貿易的基礎上,如何打造數字全球化時代?
江小涓表示,首先需要開放的科學體系。“當代科學研究對于未知的探索范圍越來越廣泛和深入,科學項目在投資強度、學科交叉、實驗成本、參與人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說道,“科學本無國界,數字技術為這個理念和實踐提供了技術支撐。”
開放科學主要包括“開放獲取”、“開放數據”、“開放資源”、“開放可重復研究”四個部分,并具有“開放”和“共享”的鮮明特征,極大地促進著知識快速而廣泛的傳播與創新。
其次,江小涓表示,數字技術要基于開源科技體系,即給予一個架構或者條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及傳播。她表示,近年來信息科技領域出現的重要技術和產品多數都率先以開源項目形式向全世界發布。比如,當下,全球70%以上的新立項軟件項目采用開源模式。
2020年6月,中國也組建了國內首家自主開源基金會“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由華為、阿里、騰訊、百度、小米、浪潮、招商銀行、360、OPPO、vivo等10家單位發起。目前,基金會組織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各項運營工作步入正軌。
“開源正在構建整個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改變著人類技術開發與應用的協作方式,成為數字技術應用的主流模式和新的技術開發應用體系。”她說道。
三是需要開發創新,打造全球共創網絡體系。“隨著技術變得越來越復雜,創新變得越來越需要協作。”她說,“現在前沿技術多數是多國共同研發技術,這些國家共同注冊專利,共同分享收益。在跨國共同研發網絡中,中國的貢獻快速成長。”
四是當前制造加工出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兩業融合。“產業互聯下的制造業,從誕生伊始到后續的服務提供、到制造發展,與傳統制造業不同,最終形成的是一個跨界多鏈的新產業形態。”江小涓說。
五是服務提供的跨境分工體系,比如可以依托全球合作設計,通過全領域生產平臺,提供可為全球使用的公共服務。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