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冠疫苗研發歷程來看,我們離基礎科學研究的距離很近。”11月6日,在第四屆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通過視頻演講表示,目前,已有7款國產疫苗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包括5款滅活疫苗、1款腺病毒載體疫苗、1款重組亞單位疫苗,我國已處于全球第一梯隊的水平。
回顧我國新冠疫苗研發初期,高福說,團隊在2020年1月3日獲得樣本后的4天內就分離出了新冠活病毒,有了活病毒就可以著手進行疫苗研發。“當時,我們將國家疾控中心的三級實驗室改造成生產車間,與科興、中生、北生等企業一起聯合攻關;這也為滅活疫苗的研發成果搶占了3個多月的時間。”
之后,高福在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聯合發布的論文中指出了2個關鍵數據,即該新冠病毒的潛伏期為14天、及通過飛沫傳播。“為此,我們也推導出3種防控方式,這也帶動了口罩等物資的大量生產。產業的催生都是基于科學發現。”
根據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副總裁張云濤給出的數據,截至2021年10月底,全球研發的新冠疫苗共有332款,進入臨床研究的有128個。其中,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團隊共有100多家,24個進入臨床研究,9個進入三期臨床研究,7個獲緊急使用,4個附條件上市,2個獲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授權,納入全球“緊急使用清單”。
“當輸入病例引起的社區傳播成為常態化時,要更加科學、精準地進行壓制,而這一定是通過強基層來實現的。”高福強調,還要注意到近期有一種類似“信息流行病”在蔓延,比如“疫苗不能打”等信息病毒,這需要我們在信息宣傳、科普上要做大量工作。
下一步,新冠等疾病的疫苗研發如何發展?高福稱,以mRNA疫苗為例,這一技術對全球的生物醫學發展產生了革命性的作用,未來在腫瘤預防、代謝性疾病治療,罕見病及遺傳病等診療上都提供了巨大機會。“對于國內其他傳染病疫苗的研發,我國在牛瘟、天花疫苗上已經較為成熟了,但在艾滋病、結核病等領域的疫苗研發能力還有待加強。”
高福還呼吁,全球共享疫苗應該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這要確保所有國家都能獲得和大規模使用疫苗,團結一致對付新冠大流行,防止該病毒在全世界傳播。要為科學投資,尤其是微生物領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