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11月5日開幕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綠色金融助力可持續發展”分論壇上發表了主旨演講。
他提及,人民銀行將持續加強對綠色金融保障和支持的力度,通過設定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激勵機制,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持續提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支持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
同時,陳雨露也表示,人民銀行重視氣候變化對金融穩定的影響,正在開展對于金融機構的系統風險壓力測試,將逐步把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并鼓勵金融機構評估和管理自身的環境與氣候風險。
日前發布的《外灘綠色金融報告》提及,目前全球大概有20家央行或監管機構已經開展或正在開展氣候壓力測試,荷蘭央行是2018年首個開展此類壓力測試的央行,歐央行在今年9月公布了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的結果,中國央行則正在組織開展氣候風險的壓力測試。各國的測試結果均顯示,氣候變化將難以避免地導致金融機構成本上升,及早推動綠色轉型將有助于減少氣候變化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沖擊,從而降低金融穩定風險。
例如,工商銀行針對火電和水泥行業開展的氣候壓力測試顯示,環保標準提高將對火電和水泥行業帶來成本壓力,給中小企帶來一定信用風險;建設銀行對化工行業和火電行業開展的專項壓力測試表明,化工行業客戶信用風險的影響總體可控,火電業客戶財務狀況受碳交易因素的影響較明顯,但風險可控。
此外,陳雨露還稱,“高碳的投融資活動向低碳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現有的綠色金融體系還不能充分覆蓋整個轉型金融活動。應該深入地研究如何界定轉型金融的標準、披露要求、激勵機制等。在現有的綠色金融框架中,逐步地納入轉型金融相關的投融資安排。”
中國也將繼續主動推進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與協調。陳雨露表示,“昨天,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由人民銀行與歐委會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國際可持續金融合作平臺(IPSF)發布了《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標準》,為進一步推動綠色與可持續金融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尤其對于促進跨境綠色資本流動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此外,人民銀行作為聯合主席,牽頭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制定的第一個《G20可持續金融發展路線圖》,已寫入今年G20領導人峰會宣言。“它將為未來數年全球綠色金融國際協調提供重要指引。預計2022年,各方將重點討論轉型金融等相關議題。”他稱。
陳雨露還提及,中國還將進一步推動綠色“一帶一路”的建設,落實“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通過綠色金融助力更多國家和地區實現綠色與低碳發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