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首屆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正式開幕,這次論壇的主題是“全球經貿變局下:航運之變及應對”。作為平行論壇之一的國際海運論壇(點擊觀看直播)主旨為洞察世界海運發展趨勢,推動國際海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服務世界經貿繁榮與發展,論壇為海運產業鏈相關各方提供把脈行業發展趨勢。以下是主要精彩發言:
?海運業承擔了95%以上貿易運輸,國際物流鏈供應鏈的脆弱性凸顯
上海市副市長張為:
• 海運業承擔了95%以上的貿易運輸,是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產業。
• 去年以來,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物流鏈供應鏈的脆弱性凸顯,甚至運轉都保持著難度。
• 推動海運業的交流發展需要各國的努力,降低綜合物流成本,更好地保障國際供應鏈的暢通。
• 上海將進一步堅定時代重任,不斷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大力吸引和培育國家級航運專業組織和功能機構。
?未來5-10年大豆和谷物進口量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中糧集團董事長呂軍:
•全球糧食供應總體充足,但分布不均,國際糧食供應鏈合作的空間非常廣闊,中國在全球糧食貿易中的地位更加的重要。
•過去20年我國糧食進口從全球的份額5%提高至22%,特別是大豆的進口增長至1億噸,占全球貿易的60%。未來5-10年,大豆和谷物進口量仍然將保持穩定增長。
•近幾年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糧食供應鏈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波動性明顯增加,船舶周轉率下降,壓力歷史罕見。
•單憑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深化貨港航企業合作,維護供應鏈穩定暢通成為了必然選擇。
?新興經濟體在經濟當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
•新興經濟體在經濟當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疫情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沖擊將來會出現很明顯的分化。
•未來經濟增長的態勢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發達經濟體變得相對更重要,發展中經濟體有所減弱,這也會體現在貿易當中。
•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對大家都會有影響,但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更大一些。
?疫情之下,傳統航運周期被打斷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萬敏: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貿格局和航運市場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時至今日,疫情仍然是經貿復蘇最大的風險因素。
•疫情之下,傳統航運周期被打斷,新周期正在醞釀,“確定的不確定性”成為流行語,我們又來到了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十字路口。
•2020和2021年,東西干線貿易增速比亞洲區內航線分別高出0.1和1個百分點。這表明,全球化仍是大勢所趨,也說明區域化與全球化并不矛盾。
•數字化服務能力及與之相匹配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將成為航運業新的核心競爭力,也能大幅提升客戶價值。
•海運一直在為全球減排提供著強有力的支持。2021年,預計全球海運碳排放將比2008年減少17%,而海運周轉量則增長46%;海運占全球碳排放的比重將比2008年降低0.8個百分點,至2.4%。
?港口自動化的未來是一種混合的技術
上港集團總裁嚴俊:
•2020年累計我國自動化的碼頭有9個,在建的7個。
•上海港的智慧港口建設主要的方向是碼頭生產自動化,海運物流協同化和金融貿易的普及。港口自動化的未來,不應只是讓碼頭發展單一的技術,而是一種混合的技術。
•港口企業可以通過建設各類的平臺,來實現與不同客戶需求的深度對接,這也是推動港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的方向。
•上海洋山港5G自動駕駛的重卡項目,這是全球首個5G+L4的智能重卡的示范運營項目。
•2020年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運營線這個項目取得了從道路測試到示范運營,并提前完成了2萬TEU的年度的運輸任務。
?不同航線、不同船型、不同貨種,需要采取不同減排方式
中國遠洋總經理付剛峰:
• 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投入的集裝箱運力比疫情前三年平均值增加了約25%,而因港口擁堵而浪費的運力高達17%。
•海運與全球貿易是命運共同體,所有航運企業相互之間是命運共同體,航運與上下游產業鏈是命運共同體
•到2050年,沒有任何一種燃料的市場份額超過50%,為提升減排效果,需要針對不同航線、不同船型、不同貨種,采取不同的減排方式。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