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雨/文
10月27~29日,第十八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下稱“光博會”)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成功舉行。
光博會是我國規格最高、最有影響力的光電子信息專業展會之一。據悉,本屆光博會展覽面積達2萬平方米,精選了300多家全球光電領域一線企業參展,一批龍頭企業帶來全球首發、全國首發的光電子新產品、新技術和創新成果。
工信部總經濟師許科敏表示,光電子產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巨擘和支柱,是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我國光電子產業發展,要夯實產業基礎能力,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競爭力;強化產業優勢特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引領作用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塑造國際影響力;完善光電子產業生態,推動國內光電子產業與世界先進技術和產業鏈對接,打造全球吸引力。希望大家利用光博會的平臺務實合作,共同推進光電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光博會現場,武漢東湖高新區簽約奔騰激光智能裝備武漢研發制造基地、光鉅濾波器研發生產基地、精測電子高端測試設備研發及智能制造產業園、敏芯半導體高端光電子芯片產業園、超圖科技武漢研發中心、計算美學人工智能第二總部、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項目27個,總額306億元,創歷屆光博會簽約額新高。從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等三個方面發力,涵蓋激光、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多個細分領域,將為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注入新動力。
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指出,光電子產業支撐經濟增長,光電子產業鏈在全球規模達到1.8萬億美元,在湖北省超過7000億,已成為湖北省頭號支柱產業,湖北“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正加速邁向萬億級,是引領世界光電子發展的前沿陣地。本屆光博會必將有力提升湖北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中的支撐地位,更好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多款自主研發全球全國首發亮相光博會
全球首款本安型工業光終端、業界首個萬兆迷你光終端、國內首套橋梁行業激光清洗裝備……第一財經記者巡展發現,這些自主研發的光電新技術新應用集中亮相光博會,其中不少新品是全國乃至全球首次公開發布,足見展商對光博會的重視和認可。
華為首次在光博會設置300多平米的特裝展示區,將3款基于F5G技術的全球首發新品放在武漢。
“F5G是第五代固定網絡通信技術,它與5G協同發展,共同構筑數字世界的信息基礎設施。”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光產品線總裁靳玉志表示,我們非常重視第十八屆光博會,我們這次帶來了很多新品,不僅僅是全國也是全球第一個針對工業FTTM場景和針對企業園區FTTO場景下的最新產品。
除了三大全球首發的黑科技創新產品外,F5G+15個行業解決方案也在華為展區集體登場,覆蓋電力、油氣、礦山、制造、機場、空管、港口、數字政府、城軌、鐵路、公路、教育、醫療,金融、路口等細分行業。
“F5G千兆光網將有力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據安永測算,在F5G每投入100萬將撬動約14.6億工業互聯網的市場。”靳玉志透露。
除了業界翹楚華為帶來全球首發的新品外,伴隨光谷共同成長的湖北本土企業華工科技也將新裝備的全國首發放在光博會。
走進華工科技的展位,面前擺放的一臺“大塊頭”機器格外引人注目。原來這是華工科技最新推出的國內首個數控激光U肋清洗設備的關鍵工位。
“U肋就相當于鋼結構橋梁的‘骨骼’,它與橋身之間焊縫焊接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橋梁的安全性、穩固性,因此需要對待焊位置做底漆和浮銹清洗處理,否則會影響焊接強度。”華工科技智能制造業務激光清洗產品部經理高章銳介紹,一座幾十萬噸規模的橋梁至少需要上百萬塊U肋板單元,而傳統清洗方式噪音大、粉塵多、能耗高,最“要命”的是表面打磨質量不穩定,直接導致后續焊接可靠性差。
而采用激光清洗加工不僅潔凈度可比傳統方式提高2個級別,而且噪音更小,還能節約20%的人工,生產效率提高30%。
高章銳介紹,這套設備的激光器等核心部件均由華工科技自主研發,未來激光清洗設備還將廣泛應用于有軌交通、石油、化工等行業。
據透露,該設備將在中鐵寶橋集團深中通道項目上大展身手,是國內橋梁行業首次應用到激光清洗技術。
同樣作為扎根光谷的光通信行業領軍企業,長飛公司連續多年參展,借助光博會這一行業盛會,展示企業最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今年,長飛帶來了光纖通信、工業激光、光纖傳感等10大主題的新產品,展出的高純合成石英錠、合成石英管材及滿足半導體行業光刻掩膜需求的石英基板,金剛石銅和金剛石鋁復合材料,充分展示了長飛在光通信、石英材料、散熱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實力。
中國信科烽火通信旗下芯片設計公司飛思靈微電子展示了自研400G硅光相干集成收發器、DSP芯片。烽火通信還聯合東風汽車,成立車規級芯片聯合實驗室,發力汽車芯片領域,持續推進通信及工業芯片產業自主可控進程。
此外,東湖科學城大批明星企業及光谷實驗室、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首度“抱團”亮相:光谷實驗室的“電子鼻”系統、無線無源氣體傳感器芯片等成果集中亮相;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集中展示了多通道光濾波器、近紅外單光子探測模塊、30GHz光強度調制器等新型光器件產品。
光博會見證中國光電子產業自立自強
2002年,首屆光博會上,85%的參會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在業界影響力有限;19年后,300多家全球光電領域一線企業齊聚第十八屆光博會,現場項目簽約27個,總額306億元。光博會就像一面鏡子,記錄了中國光電子產業的發展歷程。
光電子產業激光技術是國之重器,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和“最奇異的光”,支撐著全球13%以上的GDP。
過去十年,中國激光產業規模增加了10倍,工業激光應用市場增長了10倍。對標全球最高技術水平,高速發展的中國激光產業實現了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蛻變。
光谷是中國激光產業的發源地。據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朱曉介紹,早在1971年,華中工學院老校長朱九思到國家教委開會,聽說了“激光”這個新名詞。為搞懂這個名詞,朱九思決定成立“激光教研組”,并確定研究方向——面向工業應用的激光器研發。這就是武漢激光的由來。20世紀80年代起,激光焊接、激光熱處理等一批研究成果進入了工業應用,并逐步規模產業化。
目前,光谷的激光企業已多達200余家,激光企業密度全國領先。2020年,激光企業總收入突破200億元,覆蓋高、中、低功率各類氣態、固態和光纖激光企業,在激光器、工業激光加工設備、醫療激光設備等領域,形成以自主研發為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形成了完整的激光產業鏈和中國最大的激光設備制造基地之一。
隨著創新資源在武漢的加速集聚,激光產業既是湖北打造“光芯屏端網”萬億級產業集群的重要貢獻者,也將因此獲得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
從國際看,全球激光設備市場潛力巨大,2020年至2025年,國際市場將為激光設備行業帶來數千億美元的市場空間。我國激光設備制造規模大、制造能力強,性價比優,得到中東、拉美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市場認可。光谷激光企業具備海外擴張的能力,正在積極參與全球競爭。
從國內看,我國產業升級的迫切需要將帶來激光應用領域變革。2015年至今,中國激光制造產業復合增長率達到20.6%。新時期,激光正向激光清洗、增材制造、激光雷達和激光顯示等領域滲透。到2030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11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可達50億美元。
從湖北看,在建設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創大走廊的創新戰略下,東湖高新區正大力發展東湖科學城激光產業,已聚集華工科技、銳科激光、帝爾激光、華中數控等激光相關上市公司,將全面提升激光產業的集中度和顯示度,為東湖科學城和光谷科創大走廊高質量發展提供產業動力。
追光逐芯三十余載,光谷誕生了全國第一根光纖、國內最大功率光纖激光器、全球首款128層三維閃存芯片等系列重大前沿科技成果。光谷已聚集光電子信息企業1000余家,培育了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光電器件和設備研發生產基地、全國規模最大且技術最先進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成為代表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名片。
據統計,光谷光纖光纜市場份額占全球25%,武漢激光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50%,湖北省光產業鏈產值在全國占比超40%。
搶占自主創新制高點全球科創話語權
以 " 光 " 起步,因 " 光 " 而興。光谷,從最初 4 平方公里的科技成果轉化園區,擴大到占地面積 512 平方公里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從最初光通信領域的探路者,到如今激光器、面板、存儲器芯片集群的國家隊。
進入新時代,這束光正牽動著 18.59 萬平方公里荊楚大地的創新脈搏。
今年以來,湖北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省蹄疾步穩:舉全省之力爭創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
根據《東湖科學城建設發展規劃》,“光芯屏端網”與生命健康兩大萬億產業集群,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重中之重。
“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中,“光”的突破重點是激光材料、關鍵光系統、高端光電子器件研發和產業化等;“芯”的重點是設計工具、核心設備國產化、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應用;“屏”的重點是Mini/Micro LED、印刷顯示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及中小尺寸面板研發與產業化等;“端”的重點是智能終端產品研發和產業化,以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網”的重點是下一代信息網絡,包括下一代物聯網、物聯網系統集成及運營服務等。
東湖科學城還將率先布局建設光谷、珞珈、江夏、洪山、江城、東湖、九峰山等一批高水平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建設和提升精密重力測量、脈沖強磁場、生物醫學成像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布局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加快建設智能計算中心,發展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加強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打造原始創新戰略策源地;大力支持中國信科、銳科激光、華為、長江存儲、華大基因、人福醫藥、科大訊飛等硬科技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壯大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量子科學、腦科學等未來產業。
未來,東湖科學城將建成科學特征凸顯、創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創活力迸發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在邁向科技強省、科技強國建設的征程中,光谷也承擔著更重要的使命。
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的戰略定位是世界級科技產業創新策源地、國家“兩個中心”建設核心承載區、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先行區和湖北省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當前,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正按照“一核一軸三帶多組團”進行布局,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輻射帶動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咸寧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人才集聚。
在這條“黃金走廊”兩側,超過70%的在建項目聚焦在了光電子信息、大健康、智能制造三大創新產業帶,占比分別為25.3%、26.7%以及22.5%。圍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創業孵化—產業化”創新鏈全鏈條,一系列創新載體正握指成拳,全力提升區域創新能級。
根據規劃,到2025年,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區域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東湖科學城科技創新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R&D經費內部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3%,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0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30%。
到2035年,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將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東湖科學城成為全球創新高地,在全國創新驅動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成為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
未來已來,世界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全球科技創新話語權等,都將與 " 中國光谷 " 緊密相連。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