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量價齊升,上游芯片代工產值將繼續增長,超千億美元。
10月28日,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集邦咨詢表示,全球電子產品供應鏈出現芯片荒,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衍生各種漲價效應,推動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產值在2020及2021年連續兩年出現超20%的年增長率,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當天,三星電子發布第三季度業績。由于市場需求持續強勁,半導體業務大漲,三星電子第三季度銷售額為73.98萬億韓元(約合63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48%;凈利潤為12.29萬億韓元(約合105億美元),同比增長31.3%。
三星電子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導致汽車、智能手機等核心產業生產受到影響,公司計劃到2026年將代工產能擴大到原來的三倍,包括擴大平澤的產能以及考慮在美國建立新工廠。
集邦咨詢預計,在臺積電為首的漲價潮帶動下,預期2022年晶圓代工產值將達1176.9億美元,年增13.3%。
為解決“芯片荒”問題,晶圓代工廠砸重金擴產。就在10月14日,臺積電正式宣布,將赴日本設立晶圓制造廠,預計2022年開始建廠,2024年開始投產。該廠初步規劃以22/28nm特殊工藝為主。值得注意的是,該項資本開支不包含在此前宣布的1000億美金之內。
臺積電此前宣布三年投1000億美元;臺聯電公布1000億新臺幣(約合35.8億美元)投資案,擴充在南科的12英寸廠;英特爾宣布多項擴產計劃,擬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約200億美元新建兩座晶圓廠。
而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也趁“缺芯”季開啟了IPO之路。北京時間10月28日,格芯宣布,IPO發行價格定在每股47.00美元,共發行5500萬股普通股,預計此次IPO將融資26億美元。
為了擴大產能,2021年前十大晶圓代工廠資本支出超越500億美元,年增43%。集邦咨詢預計,2022年在新建廠房完工、設備陸續交貨移入的帶動下,資本支出預估將維持在500到600億美元高檔,年增幅度約15%。而且,在臺積電正式宣布日本新廠的推動下,整體年增長率將再次上調,預估2022年全球晶圓代工廠8寸產能年均新增約6%,12寸年均新增約14%。
機構和主流廠商認為,2022年“缺芯”問題將得到一定緩解。在歷經連續兩年的芯片荒后,各大晶圓代工廠宣布擴建的產能將陸續在2022年開出,且新增產能集中在40nm及28nm制程,預計現階段極為緊張的芯片供應將稍為緩解。
此前,摩根士丹利表示,半導體需求可能被高估了。IDC則預計,半導體行業將在2022年中達到平衡,隨著2022年底和2023年開始產能大規模擴張,2023年或將出現產能過剩。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在今年6月發布的報告中預測,全球半導體廠商將在今年年底前開始建設19座新的高產能晶圓廠,并在2022年再開工建設10座。
從地域分布看,中國處于領先地位。報告預測,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將各新建8個晶圓廠;其次是美洲地區,將新建6個,歐洲和中東共有3個,日本和韓國各有2個。在這29座晶圓廠中,有15座是晶圓代工廠,月產能為3萬至22萬片(8英寸等效)。
不過,由于新增產能貢獻產出的時間點落在2022下半年,正值傳統旺季。集邦咨詢認為,在供應鏈積極為年底節慶備貨的前提下,產能緩解的現象不會太明顯。此外,雖然部分40/28nm制程零部件緊張情況會稍微緩解,但現階段極為短缺的8寸0.1X?及12寸1Xnm制程在有限的增產幅度下,仍然是半導體供應鏈瓶頸。因此,2022年晶圓代工產能將仍然處于略為緊張的情況。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