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讓企業釋放真需求,一頭讓院所拿出真本領,以需求為導向,‘誰能誰上’,激活成果轉化。”
10月22日,在山東青島藍谷舉行的“揭榜掛帥”活動中,青島藍谷管理局局長、黨委副書記肖焰恒稱,要讓藍谷的院所與青島本地產業找到結合點。
青島藍谷,位于青島市即墨區,是以海洋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發及高技術產業集聚區域。這里先后引進建設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等“國字號”重大科研平臺、高校院所50余個,各類科技創新平臺70余個。
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瞄準世界前沿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藍谷”產出一批原創性、戰略性、集成性成果。與此同時,重大海洋戰略任務、海洋儀器的自主研發及國產化均正在穩步推進。
比如,在國際上首次于東南太平洋海盆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方法與應用技術出口美國、智利、秘魯;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可燃冰”實驗模擬研究為中國首次“可燃冰”試采成功做出巨大貢獻,助推中國成為實現穩定開采海洋超級能源的首個國家。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合成的“可燃冰”正在燃燒
再比如,國家深海基地負責運行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當前世界上下潛深度最大的作業型深海運載器;天津大學青島海洋工程研究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燕”號水下滑翔機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和壟斷,“海燕-X”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屢破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自主成功研發深海4000米級Argo浮標,填補國內空白,成為繼美國、日本、法國之后掌握此項技術的國家。
如何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呢?藍谷的答案是: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技術需求揭榜掛帥。
肖焰恒稱,企業將關鍵技術需求進行張榜,讓藍谷的高校院所,立足科研優勢進行揭榜。
在藍谷,大企業與大院所合作創新成為主流,海信、海爾、華大基因、安琪酵母、海檢等企業拿出應用場景張榜開展技術攻關,藍谷院所積極揭榜,目前已形成系列合作。
在本次活動現場,海信集團分別與藍谷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天津大學青島海洋技術研究院簽訂協議推進在城市云腦建設、家電技術升級方面的合作。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經理鄭賢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企業在技術上游存在不足,而山東大學在微生物技術方面科研優勢明顯。作為食品龍頭企業,安琪酵母使用高端的調味劑香紫蘇內脂,以促進食物風味。如果從植物中提取這種添加劑,將受到季節、天氣的影響。使用山東大學的微生物發酵技術,就克服了這樣的約束。
他說,“今后,雙方將在酵母菌種、酶制劑及新型食品添加劑等方面開展合作。同時,將通過共建聯合實驗室等形式,建立人才、項目、平臺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在技術轉化的體制創新方面,藍谷對院所進一步松綁解縛,鼓勵成立產業化平臺公司,解決對外投資、收益分配等問題。比如,四川大學青島研究院孵化的川青院新材料公司,開發出啤酒瓶蓋密封墊粒料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本次簽約是藍谷管理局在2021年協同即墨區發起的“智匯藍谷•揭榜掛帥”系列活動的一個縮影,該項活動走進189家創新型企業,舉辦各類對接活動百余場,摸底企業需求近300項。
肖焰恒稱,目前尚有221項需求張榜以待,未來該活動將常態化舉辦。
值得關注的是,藍谷管理局發起成立的青島海洋科技創新創業聯盟,圍繞“有技術”和“要技術”兩個群體完善服務體系,多管齊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效率。
該聯盟將藍谷區域內的重點創新平臺、企業、服務機構聚集其中,形成各創新主體協同發展的橋梁紐帶,以及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的產業生態。
此次“揭榜掛帥”活動就由聯盟組織院所、機構組成了10支專業化隊伍開展了需求摸底、對接交流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對接效率。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