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關于期貨法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
據新華社消息,此次草案二審稿根據有的常委委員和有關方面的建議,將期貨法名稱修改為“期貨和衍生品法”。
名稱的修改體現出立法理念的轉變。“二審稿采用了對期貨合約和期權合約分別定義的方式,并將法律名稱修改為’期貨和衍生品法’,立法技術上更加科學,也更體現出了我國對規范場外衍生品市場的重視,事實上將該法定位為我國衍生品市場的基本法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鐘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此背景下,該法對場外市場的監管無疑大大加強。
廈門大學金融工程學教授鄭振龍告訴記者,無論在學界還是業界,期貨都不是衍生品的代名詞,無法涵蓋所有衍生品,特別是像期權這樣既是非線性、權利和義務又不對等的衍生品。
“從全球范圍來看,期貨交易量只占全部衍生品交易量的不到1/3。因此更名非常有必要。”他稱。
加強“衍生品”立法
此次審議的期貨與衍生品法草案中,增加期貨交易的定義,即以期貨合約或者標準化期權合約為交易標的的交易活動;增加衍生品交易的定義,即期貨交易以外的,以非標準化期權合約、互換合約和遠期合約及其組合為交易標的的交易活動;明確期貨合約、期權合約的定義。
“在全球范圍內,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從場內標準化期貨和期權合約延伸至場外衍生品,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鐘維告訴記者,我國期貨法(草案)一審稿在內容上其實已經涉及了對標準化合約以外的其他衍生品的規范。
但是,在立法技術上,是用廣義的期貨概念來涵蓋期貨和期權合約在內的標準化合約,并且在法律名稱上更是用了期貨一詞來涵蓋前述廣義期貨概念和其他衍生品。
他認為,二審稿對期貨合約和期權合約分別定義,并改名為“期貨和衍生品法”,更加科學。“該法對場外市場的監管無疑是加強了,諸如對其他衍生品交易進行集中結算、增強透明度的要求,以及反操縱、內幕交易和欺詐規則等均適用于其他衍生品,這就要求行業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鐘維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審議的草案取消對除信息技術服務機構外的其他期貨服務機構的備案要求。但是,草案進一步強化了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加強風險監測監控、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的責任。
修法節奏大大加快
期貨和衍生品修法節奏在近兩年明顯加快。
事實上,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境內期貨市場逐步發展,監管層就開啟了期貨相關法律的立法工作。然而,直到2006年前后,全國人大才啟動了期貨法的立法調研工作。
期貨法的起草一直較為謹慎。時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2013年底曾在公開發言中表示,期貨法的制定是一項法律制度的創新,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解決,特別是解決好法律制定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問題。
比如,期貨法的基本定位是什么,是否應包括商品期貨、金融期貨、其他商品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市場,是否應既覆蓋場內衍生品市場,又覆蓋場外衍生品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她在當時就認為,“期貨法制定的市場基礎、制度基礎、監管基礎已經具備,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此后監管部門一直在反復呼吁、表態,加快期貨立法,但期貨法起草推進過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快。
作為分管期貨的證監會前副主席姜洋曾在多個場合呼吁加快期貨立法。2014年,他在第十一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再次呼吁加快推進期貨法立法。“為了使期貨市場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使一些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制度上升到法律層面,更好地維護交易者合法權益,促進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穩妥發展場外衍生品市場,迫切需要盡快制定期貨法。”姜洋稱。
分管期貨的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也同樣一直在推動期貨立法的進程,他多次對外表示,期貨法立法正在進行,“要把這項工作抓好”。
在立法部門、監管部門、學界以及業界多年的反復探討之后,終于,期貨法草案成形,并在今年4月迎來第一次審議,又在10月迎來第二次審議。
4月26日至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對期貨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證監會隨后在發布會上表示,這“標志著期貨法立法工作邁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步,立法進程取得了重大突破,期貨市場法治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一審草案在現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基礎上,統一規范場內、場外衍生品,進一步完善了期貨市場基礎制度,規定期貨交易及結算、交割基本制度,加強對期貨交易者的保護,規范期貨交易場所、期貨結算機構、期貨經營機構、期貨服務機構穩健運行。
此次二審,則“根據有的常委委員和有關方面的建議”,將該法名稱修改為“期貨和衍生品法”,提升法律覆蓋范圍,提升法律的市場適應性。同時,也補充了更多細節內容。
“期貨和衍生品法的進展整體比較順利,據了解,之前的一些爭議基本已經解決,共識不斷增加。”鐘維告訴第一財經,目前應該主要是立法技術完善方面的工作,預計會比較快能夠獲得通過。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