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數據時代的重要參與者,數據科學家和研發工程師卻使用著不同的編程語言。語言鴻溝提高了數據科學應用的門檻,也限制了橫跨工程開發和數據科學之間的技術人才的培養。
10月15日,由七牛云主辦的“Go+ Together”Go+1.0發布會,暨Go+開發者基金會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七牛云希望通過推動Go+進一步降低語言使用的門檻,推動數據科學的廣泛應用。
Go+是一種基于Go的通用語言,融合了工程開發領域的Go、數據科學領域的Python,以及編程教學領域的Scratch,是一種集三者為一體的開發語言。
七牛云創始人和Go+語言發明人許式偉表示,目前,Go+1.0已經能夠為工程使用,而且語言的使用門檻做了進一步的降低,更接近自然語言,1.0的門檻甚至比Python更低,使得Go+ 更適合STEM教育的場景。
七牛云認為,數據與數據科學是下一時代生產力的重要支撐。人類在走過以SQL、SAS、MATLAB、Excel等數學軟件為代表的數據科學“原始時期”,以及以Map、Hadoop、Spark等大數據工具和TensorFlow、Pytorch等深度學習框架為代表的數據科學“基建時期”后,如今來到了數據科學的“大爆發時期”。
在這一時期,數據科學將從有限領域、有限數據規模的計算,發展為全領域、大規模數據,且隨處可見的一種能力。未來,在云端、智能手機、嵌入式設備等所有存在“計算”的地方,都存在數據科學,數據科學家或者數據工程師人才需求爆發式增長。
海量數據處理的切實需求,已經促使大量的數據科學家從專業的數據科學語言,如R語言轉向了腳本語言Python。然而數據科學的應用作為計算密集型業務,腳本語言對此有著天然的性能缺陷,無力承載海量數據的分析運算,其底層核心仍是基于C\C++的第三方庫。
許式偉介紹稱,Go+1.0 新增了12個語法,使數據處理相關的表達更簡潔,數據科學家可以用最少的代碼來清晰表達自己的意圖,以便快速從海量數據中獲取結論。七牛云的核心PaaS 能力,未來將全部通過 Go+來提供。通過啟動Go+開發者基金會,七牛云希望聚集更多的開發者、數據科學家和新人加入到 Go+的生態。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