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房企,試圖避開債務違約的“深淵”。近日,鑫苑置業(NYSE:XIN)披露針對10月15日到期的2.08億美元票據的要約交換計劃,以少量現金+新票據形式提供兩種選項。
最新進展顯示,截至10月14日,這筆票據本金已在交換要約、發行和同意征集中有效投標。鑫苑置業將對上述票據進行交換,在滿足或放棄交換要約、發行和同意征求的先決條件下,公司預計將發行約2.05億美元新票據。
不久前,海倫堡也披露,5.5億美元高級無抵押債券尚需償還的3.82億美元本金及利息,已于10月11日前存入指定銀行賬戶。為兌付這筆債券,海倫堡發行了2.7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其中1.68億美元用于置換債務。
曾經,海外發債、借新還舊,是房企再平常不過的融資手段;但因多家房企爆發債務危機,這條輸血渠道急劇縮水。自10月份以來,房企海外發債幾近停滯,僅海倫堡發出一筆綠債,鑫苑置業也要用債務置換的方式暫渡難關。
發債艱難,而賬上趴著的巨量債務,讓房企時刻提心吊膽。數據顯示,10月14日至12月31日,房企到期未償還債券規模約79.37億美元(折合510.54億人民幣),2022年到期規模547.86億美元(折合3524.06億人民幣)。
融資規模驟減、債務相繼到期,留給房企“排雷”的時間已越來越少。
海外輸血通道急劇收縮
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企現金流遭受重挫。
克而瑞最發布的研報顯示,自六月份以來,因政策對按揭持續收緊,疊加部分三四線城市出臺“限跌令”,房企銷售下行壓力加劇,回款受到重挫。
與此同時,高壓的融資政策,導致房企再融資難度加劇。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余額12.3萬億,同比增長2.8%,增速創下歷史最低值;房地產資金信托余額2.08萬億,同比下滑16.94%,創下歷史最大跌幅。
在債市尤其是海外發債市場,房企面臨的處境極為嚴峻。新債發行艱難,舊債相繼到期,導致很多房企只能用自有資金償債,凈融資呈持續凈流出狀態。
克而瑞表示,據其監測的95家樣本房企債券融資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新發行債券金額同比增長分別為-23.6%、8.3%和-40.6%,新發行明顯縮量。三季度樣本房企凈發債額-607.4億元,而去年同期為734.3億元。
動蕩之際,數家房企債務違約,使中資美元債市“雪上加霜”。進入四季度,花樣年、新力控股等房企美元債構成實質性違約,將此輪美元債信用危機推向高潮。因收益率大幅波動、投資者信心不足,房企在海外發新債越發艱難。
公開信息顯示,自10月份以來,僅海倫堡發行了一筆綠債,鑫苑置業也試圖登船上岸。但總體而言,目前中資地產美元債境外新發幾近停滯,少見成功案例。
評級機構標普認為,房地產企業密集違約,會導致企業整體再融資壓力加大。這一方面來自于供給端政策調整,帶來再融資規模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密集違約,導致金融機構對行業產生疑慮、采取避險策略。
克而瑞稱,9月30日至10月12日,Markit iBoxx亞洲中資美元房地產債券指數累計下跌12.62%,在各債券品種中跌幅領先。地產美元債二級市場大幅震蕩,說明近期房企再融資和獲現能力面臨考驗,行業信用風險加速暴露。
調控大轉向的可能性不大
海外債市風起云涌,但那些靜靜躺在賬上的存量債務,不會自己消失。一旦房企無法籌到足夠資金,兌付即期美元債,排隊違約的現象難以避免。
據克而瑞證券監測,截至10月12日,重點監測的170家房地產公司2018年以來發行的存量美元債共395筆,美元債存量規模達到1607億美元。
房企的償債壓力,聚焦在今年四季度和2022年。有機構統計,10月14日至12月31日到期未償還規模達79.37億美元,2022年到期規模547.86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15個月,將有627.23億美元到期未償還債務。
為避免爆發信用危機,除了海倫堡、鑫苑置業等進行債務置換的房企,更多的企業選擇密集回購,盡量減少存量美元債的規模。
10月15日,佳源國際宣布回購部分于2023年到期的13.75%優先票據。10月14日,佳兆業宣布提前回購部分2021年12月7日到期的年息6.5%優先票據。同日,銀城國際稱,完成回購注銷6500萬美元債券。
此外,建業地產、融信中國、中梁控股、龍光集團、弘揚地產、陽光城等多家房企,同樣展開了回購動作。只不過,相較于巨量的債務規模,這尚屬于“杯水車薪”,更多是為提振投資者信心。
真正見功力,還得到債務到期時,看房企能否如期兌付。
后續,哪些房企的信用狀況更有可能惡化?標普認為,高度依賴高杠桿高周轉模式的企業,可能很快暴露流動性風險;存貨不足或者土儲主要分布在低線城市的企業,長期發展堪憂;母公司層面流動性不足的企業,在預售資金監管加強的環境下,財務風險或將顯著提升。
雖然房企債務壓力高企,風險爆發后處置程序復雜,但標普認為,行業調控政策全面轉向的可能性非常低。
“當前房地產調控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流入房地產行業的金融資源增速明顯下降。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長達五年的持續調控,市場參與方的預期均已發生變化,這是十分來之不易的。”該機構稱。
標普還表示,在房企連續出現信用風險后,各地的調控政策可能獲得更大的靈活度。在堅持整體偏緊的融資監管的前提下,需求端可能有一些更溫和的政策出臺,這也符合中央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的整體調控思路。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