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和“雙碳”背景下,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由聯合國主辦,中國交通運輸部、外交部、北京市政府共同承辦的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14日至16日在京召開。大會聚焦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所有交通運輸方式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全球實現可持續交通提供具體解決方案,以幫助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巴黎協定》目標。
“沒有可持續的交通,就沒有可持續的發展。”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秘書長、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表示,交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新冠肺炎疫情使海運、航空等交通方式運行受阻。面對能源危機、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以可持續方式推進交通領域發展和相關能源領域轉型,成為后疫情時代各國促進經濟復蘇、增強經濟韌性的巨大潛力所在。
交通運輸是全球空氣和碳污染排放的最大來源之一。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約占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24%。預計未來幾年排放量還將大幅增長,進一步加劇氣候變化。交通運輸引發的空氣污染還導致全球約有700萬人過早死亡。
但同時,全世界仍有超過10億人缺乏足夠的全天候道路,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在非洲,4.5億人(占農村總人口的70%以上)仍未連接到交通基礎設施和系統。
應對氣候變化和“雙碳”背景下,所有交通運輸方式都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攝影/章軻
在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周偉看來,相比歐美國家,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碳排放量具有占比低、增速快、減排潛力大的特點。
數據顯示,交通運輸排放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約10%,公路運輸占其中近九成。“十三五”期間,我國全面開展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與2017年相比,2020年鐵路貨運增量8.63億噸、水路貨運增量9.38億噸,沿海港口大宗貨物公路運輸量減少3.7億噸。通常情況下,鐵路單位貨物周轉量的能耗和污染排放量約為公路運輸的1/7和1/13。
與2015年相比,2020年我國交通運輸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7.5%。截至2020年底,我國城市公交、巡游出租車新能源汽車數量分別達到46.6萬輛、13.2萬輛。
“中國在可持續交通發展方面成績顯著、值得借鑒,這是聯合國選擇將中國作為大會承辦方的原因之一。”劉振民說。
交通運輸部此前發布的《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稱,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白皮書介紹,進入新時代,中國交通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運輸服務能力、品質和效率大幅提升,科技支撐更加有力,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貨物運輸更加高效,中國正在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
目前,我國港口擁有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592個。攝影/章軻
交通運輸部今年5月發布的《2020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14.6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3.8萬公里;公路總里程519.81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6.1萬公里;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77萬公里,全國港口擁有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592個;頒證民用航空機場241個。
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村公路里程已達438萬公里,實現了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農村交通的快速發展,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了基礎,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交通保障。
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近年來,我國一些省份在推進可持續交通方面進展明顯。以江蘇省為例,其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5年14.8%下降至13.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近日出臺的《江蘇省“十四五”綜合運輸服務發展規劃》提出,提升綠色智慧的城市出行服務水平;打造集約低碳的運輸結構調整示范樣板。
隨著城市人口增加,電子商務帶動全球貿易增長,交通運輸系統在全球發展方面發揮著比以往更關鍵的作用。
周偉表示,交通運輸行業要建立交通運輸碳排放源的監測體系和排放清單,科學合理地確定交通運輸碳達峰的峰值和時間,合理確定交通運輸綠色轉型發展的階段性目標,重點謀劃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同時,強化推進交通運輸低碳轉型的考核體系建設,健全綠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場,強化碳循環技術開發。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