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令全球矚目。在中國的發展方式中,有哪些元素可以被全球借鑒乃至復制,一直是筆者思考與研究的重點之一。探尋中國發展方式中的全球性元素,其重要意義在于:
其一,系統深入地總結過往的經驗和方法,可以更好地規劃和布局未來;
其二,一些源自中國的發展元素、理念和實踐方式被其他國家和地區采納,讓中國的成功之道惠及世界,有助于講好“中國故事”;
其三,如果上述中國智慧和方法為解決一些世界重大發展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對于提升中國的軟實力,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建設或許有積極意義;
其四,為世界重大發展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也是打造人類發展新共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面向未來中美競爭、實現中國和平再崛起的一個重要推手。
在中國的發展方式中,筆者總結,“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是值得深度挖掘與傳播的一個中國元素。“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新的大型企業和新富豪不斷出現及不斷迭代的現象。
過去20多年,中國和美國在培育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方面遙遙領先于世界其他各國,中國的表現更是獨領風騷。中國經濟增長產生了強大的“造富”功能,使得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涌現出新的“力量”,這種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給年輕人提供了比較好的上升通道,增強了社會流動性,為推動經濟繁榮與社會和諧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
觀察與對標
全面描述新企業和新富豪的出現及迭代,涉及廣泛且浩瀚的數據與資料,本文主要是采用“《財富》世界500強”和“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數據,用以揭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中產生新大型企業和新富豪及更迭情況。同時,本文也采用權威機構CBInsights的“全球獨角獸企業”榜單,以觀察面向未來的、有潛力的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
從以下三個維度:世界500強榜單中的中國企業、全球億萬富豪榜上的中國富豪、全球獨角獸企業榜單中的中國獨角獸,可以代表性地展現,過去20多年中國培育經濟上新生代迭代力量的能力傲視全球。
首先,新增大企業與迭代速度,中國獨冠全球。
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公司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顯示出中國企業的整體實力與全球競爭力在不斷提升。《財富》雜志指出,“世界500強排行榜記錄了世界經濟的動態變化。其中,最重大的變化就是中國經濟的崛起,它改變了這份榜單的行業構成和國家構成。”
從數量上看,1995年《財富》雜志首次發布世界500強排行榜時,只有中國銀行、中國中化和中糧集團3家中國內地公司上榜。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有11家內地公司上榜。2008年以來,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內地及香港企業數量先后超過了德國、法國、英國和日本。2020年,中國內地及香港公司實現歷史性跨越,上榜數量達到124家,第一次超過美國(121家);2021年,該上榜數(135家)繼續領先于美國(122家)。
縱觀過去20余年,主要發達國家入圍世界500強的公司數量都在下降。其他主要金磚國家(比如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入圍世界500強公司數量只是小幅增長。《財富》雜志評論道:“自1995年《財富》發布世界500強公司排行榜以來,該榜單中,還沒有任何一個別的國家或地區的企業數量如此迅速地增長。”
從規模上看,1995年4家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公司(內地及香港)的銷售收入總額占全部500強收入的比例僅為0.4%,而當時美國151家入圍公司收入占比為29%,日本149家入圍公司的收入占比甚至超過了美國,為37%。2021年入圍的135家中國公司(內地及香港)收入占比達到28%,美國122家公司收入占比為30%,中美入圍企業在銷售收入總額上的差距不斷縮小,而日本入圍公司數量已下降至53家,收入占比僅為9%。
其次,新富豪的產生及迭代,中國位居榜首。
《福布斯》自2001年起在全球范圍追蹤十億美元富豪。當年,榮毅仁家族以13億美元成為中國大陸唯一入榜者,美國則有269位富豪上榜。此后,美國和中國新增富豪數量領跑世界。2021年,中國(包括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和美國分別有745位和724位富豪上榜。二十年間,中國大陸和美國新增富豪數量分別占全球新增富豪數量的28%和21%。
中國新富豪的成長不僅是數量的增長,而且體現在財富總量的增加。從財富規模看,“2021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顯示,中國大陸富豪的資產規模已超2.5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額的近20%。對比2021年和2011年榜單,中國大陸前50名富豪財富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1.5%,遠高于美國(11.4%)、德國(6.3%)和印度(6.3%)。
榜單上中國新富豪的迭代也是令人矚目的。第一,觀察2011年與2021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中排名前10位的中國富豪,十年間,新晉富豪占到了80%的份額。而對比同一時期美國富豪榜單,若按家族來考慮,新晉富豪僅占30%。
第二,富豪所在行業更迭也顯示出中國新興行業的發展以及傳統行業擁抱轉型的步伐。比較2021年與十年前的榜單,房地產企業家幾乎跌出中國大陸富豪榜前十。整體而言,互聯網、先進制造業、大健康行業、消費等領域的富豪數量增長明顯。
第三,富豪的迭代還體現在年齡上。2021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中國大陸富豪的年齡平均為56.1歲,比總榜單63.1歲的平均年齡小7歲。在“2021胡潤全球白手起家U40(40歲以下)富豪榜”中,前3名有2位中國人,前10名有4位中國人。
第四,女性富豪的涌現也打破了過往男性占富豪榜支配地位的局面。在“2020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前10位中,中國女富豪占據了9席名額。
社會財富的增長不僅催生了富豪,也給企業員工和年輕人帶來了不菲的身家。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健康發布2021財報顯示,公司全職雇員為1033人,員工人均年薪約90萬元。快手今年2月5日上市登陸港交所,其員工人數為7015名,人均持股6.04萬股,按照當日收盤價300港元/股,普通員工人均身家約合人民幣1516萬元,而快手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8歲。
再次,獨角獸層面,美國引領,中國排在全球第二位。
獨角獸公司的數量可以作為觀察未來經濟上新生代迭代力量的一個指標。根據CBInsights發布的《全球最有價值獨角獸》,2015~2020年間,美國和中國分別誕生了約230家和130家獨角獸公司,加起來約占全球總數的70%。其中,在2020年的510家獨角獸公司中,美國公司數量占比為49%,中國公司占24%,英國和印度各自占5%。
過去五年中國誕生的獨角獸企業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在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等方面均有一定特色。中國的獨角獸企業很多屬于平臺型企業,這與中國廣大的市場規模與人口紅利是分不開的。不過從發展趨勢上看,ToB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比例在不斷攀升。埃森哲的調查顯示,2016年約33%為ToB獨角獸,到2020年這一比例已上升為64%。另一個趨勢是技術導向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CBInsights數據表明,2016年以前約13%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為硬核技術型,到2019~2020年這一比重上升為30%。與美國相比,中國在互聯網軟件與服務行業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仍有較大差距,中國數量最多的獨角獸企業仍分布于電子商務及直接服務于消費市場的領域,在科技與商業模式的原創與引領方面仍有待提高。
獨角獸企業往往代表著新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發展速度比較快,其價值也獲得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1》統計,新能源與智能汽車、數字文娛、智慧物流、數字醫療、人工智能、新零售、電子商務、互聯網教育、創新藥與器械、產業互聯網等賽道均擁有1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CBInsights數據顯示,今年6月中國的獨角獸企業估值總額已超過5000億美元,其中8家企業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獨角獸企業的發展和涌現成為年輕人創新創業,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一個重要通道。
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不等同于創新
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與創新的概念并不相同。美國近年來經濟上新生代迭代力量主要是創新驅動,這也是取勢于美國在基礎科學研究、發明創造以及商業模式創新上引領全球的優勢。截至2020年,諾貝爾基礎科學得獎人數美國有305人、英國有89人、德國有57人、法國有35人、日本有18人。源自美國的發明創造遍布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采用流水線大量生產T型汽車的福特公司、開創了智能手機時代的蘋果公司、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的SpaceX等。美國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也是全球最多的。不過,從全球500強企業及富豪的產生及迭代速度來說,美國近年來的表現要遜于中國。
日本和歐盟在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遠不如中美。不過過去二十多年,日本和歐盟在創新方面依然可圈可點。以日本為例,在科睿唯安《全球百強創新機構》排行榜中,每年都至少有25家日本企業和研究機構入榜。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已誕生了15位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盡管日本基礎科學研究不斷進步且技術創新能力突出,但從培育經濟上新生代迭代力量的角度看,過去二十年來入選“財富世界500強”的日本企業已近乎減半。日本富豪的數量及迭代速度也遜于中美。上榜2021“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的日本富豪有49位,而美國和中國都超過700位。2021年新上榜的493名億萬富豪中超過40%來自中國(205人),來自日本的僅有5人。截至2020年日本僅產生了4家獨角獸公司。上述分析可見,創新和培育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是不一樣的概念,創新僅是經濟上新生代迭代力量的驅動器之一。
不能完全用人口規模來解釋
中國人口總量為全球第一,對于培育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是個非常有利的條件。不過,人口總量大并不意味著經濟上新生代迭代力量的強大。印度(13.8億人)人口數量已接近中國。根據世界銀行數據,1978年中國和印度GDP分別為1495億美元和1373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1位和12位,中印之間幾無差距;人均GDP方面,印度(206美元)還高于中國(156美元)。截至2020年,中國GDP為14.7萬億美元(世界第二),印度為2.6萬億美元(世界第六),中國是印度的5.6倍;人均GDP方面,中國(10500美元)是印度(1901美元)的5.5倍。與此同時,中國大企業的誕生、富豪的產生迭代都遠超印度,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也是印度的4.3倍。
再來看日本與韓國的比較。從人口數量上看,2020年日本人口為韓國的2.4倍,同期日本GDP總量也是韓國的3.1倍,而日本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只有韓國的一半。觀察西班牙與意大利時也看到,2020年西班牙的人口總量約為意大利的80%,GDP約為其68%,而西班牙有2家獨角獸企業榜上有名,作為全球GDP排名第八名的意大利卻至今未有一家獨角獸企業上榜。中印、日韓、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對比都說明,不能把培育經濟上新生代迭代力量的成功簡單歸結為人口總量所致。
中國具有傲視全球的培育經濟上新生代迭代力量的能力,其成因是多元的,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綜上所述,從新的大型企業到新富豪,再到獨角獸企業,過去二十多年中國在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整體居于全球領先水平。未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什么類別的政治體制及經濟發展模式,我們可以加強培育更具包容性及普惠性的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為年輕人提供持續更好的上升發展通道,打破階層固化,這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共同富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
“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作為中國發展方式中的特色元素之一,具有一定的全球可復制性和可借鑒性,可以為全球發展的重大問題的解決貢獻中國方案。筆者希望以這篇文章為契機,與同仁共同努力,發掘出更多類似的中國元素,為提升我們的軟實力、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
(作者系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