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業倍增、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倍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倍增......
多個倍增計劃背后,是“十四五”期間江蘇常州確立的全新城市定位——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
10月9日舉行的2021中國常州科技經貿洽談會開幕式上,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表示,放眼周邊,未來五年區域競爭格局巨變的最大紅利在常州,交通樞紐地位的最大提升是常州,新一輪發展最好的“時與勢”,聚于常州。
近日召開的中共常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陳金虎表示,我國正在打造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城市競爭重歸產業主賽道。常州制造業規模大、門類全、韌性好、開放程度高,過去常州靠制造業贏得了“工業明星城市”稱號,未來仍然要靠產業重振雄風,再創城市輝煌。
身處滬寧線上,同時進入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常州經濟實力向來不弱,但從2020年的經濟總量來看,常州(7805億元)與同屬蘇錫常的蘇州(20170.5億元)、無錫(12370.48億元)還有不小差距。常州如何利用好大好形勢去趕超?
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列江蘇第一
如何理解最大紅利,以及最好的“時與勢”?
2020年,常州制造業規模突破1.3萬億元,上市企業達到79家,隱形冠軍200多家,中國工業大獎、工業強基工程項目、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均列全國地級市第一。國家工業41個大類常州有33個、207個中類常州有189個、666個小類常州有598個。
目前,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已成為常州的產業名片,動力電池產能占江蘇全省近三分之一。石墨烯、碳纖維、碳復合材料等先進碳材料領域的研發應用處于全國前列,新型碳材料產業入圍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
常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經初步統一核算,常州實現制造業增加值179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6%,高出GDP增速4.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9.5%,兩年平均增速比GDP高2.1個百分點。
從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看,常州目前已經達到43.8%,列江蘇全省第1位;制造業對常州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6%,同比提高21.3個百分點。
常州對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的定位,包括五方面——交通中軸、創新中軸、產業中軸、生態中軸、文旅中軸。
在長三角產業中軸的建設中,常州要加快建設國際化智造名城。
具體而言,就是要打造“產業地標”,著力壯大十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精心培育八大高成長性產業鏈,大力發展研發設計、人才資源等現代服務業,培育2~3個產值超三千億元的地標產業,支撐工業規模總量早日突破兩萬億元。
同時也要展現“產業高度”,積極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謀劃實施一批強鏈補鏈項目,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五年新招引總投資100億元或10億美元的產業項目20個,力爭總投資超百億美元項目實現零的突破。
目前,常州的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加速壯大,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八大高成長性產業鏈拔節起勢。陳金虎表示,常州正著手打造企業總部集聚區。“在不久的將來,只要你來到常州,就能同行業頂級對話、就近完成產業配套、與市場無縫對接。”
隨著常泰長江大橋建成和常泰高鐵加快建設,常州將實現3小時通達全國重要城市、2小時通行江蘇全省、1小時暢行都市圈。陳金虎表示,“一點居中、兩帶聯動、十字交叉、米字交匯”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一座承東啟西、連南接北,串聯蘇南、浙北、皖南區域聯動發展的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呼之欲出。
在區位優勢提升的同時,常州也將加強“進群入圈”,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在全新的區域競爭格局中,實現常州的提升。
“今年常州市GDP有望突破8000億元,今后五年將突破1萬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萬元。”常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盛蕾說。
目前,長三角的GDP萬億之城共有8個,其中江蘇省占4個,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從2020年的經濟總量來看,常州(7805億元)與同屬蘇錫常都市圈的蘇州(20170.5億元)、無錫(12370.48億元)還有不小差距。
上市企業倍增
9日的開幕式上,首期規模100億元的“常州龍城科創發展基金”、60億元的“常州天使引導基金”正式發布,以資本撬動常州市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快建設長三角創新中軸和長三角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與此同時,12個重點基金項目現場簽約,總規模超過200億元。簽約的27個產業項目,總投資超過630億元。
今年年初,常州市發布“一號創新政策”,提出打造“龍城金谷”,做大做強私募基金產業,五年集聚1000家以上資本機構、投資100家以上上市公司,為科技創新、產業轉型注入金融活水。
盛蕾表示,常州將設立400億元科創基金,1:4撬動各類社會資本,五年形成2000億元創新投入,全方位激發創新動能。她表示,要通過集聚發展基金產業,構建“項目孵化—資金投入—產業鏈培育”的全流程“雙創”支撐體系。
根據規劃,常州將大力實施上市企業倍增計劃、上市后備企業“雙百行動”(100個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和100個一般上市后備企業梯隊),強化企業上市梯隊建設,未來五年上市企業累計超150家。
為了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常州提出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0家。做強龍頭企業,開展全產業鏈垂直整合,培育壯大一批貢獻份額大、帶動力強的領軍企業,百億元以上工業企業(集團)累計突破30家。
同時,實施“專精特新”培育工程,到2025年“專精特新”示范企業達300家以上,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倍增,形成既有“大象軍團”也有“螞蟻雄兵”的企業矩陣。
目前,常州市共有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2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78家,500多家企業入選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從數量上看,常州市“專精特新”企業處于江蘇省第一方陣,其中,單項冠軍企業數位居全國設區市第一。
9月28日,常州市召開全市“專精特新”企業北交所首發上市工作推進會。常州現有新三板掛牌企業94家。其中,創新層企業9家、基礎層企業85家,為常州市企業登陸北交所IPO奠定了基礎。根據北交所的上市規則,目前,常州市已有常輔股份、同惠電子2家新三板精選層企業成為北交所上市公司。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