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新年“補血”忙:年內多家上市銀行發債超1400億
1月25日,據銀保監會消息,重慶銀行日前獲批發行不超過50億元人民幣二級資本債券。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多家A股上市銀行發債補血,合計規模超過1400億元。
新年伊始,興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陸續發布公告,披露二級資本債券發行情況,蘇州銀行和郵儲銀行也相繼發行2022年第一期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
其中,工商銀行發行規模居首。工商銀行1月20日公告,近日發行二級資本債券400億元,分為兩個品種:10年期固定利率品種規模350億元,票面利率3.28%;15年期固定利率品種規模50億元,票面利率3.60%。
此外,中國銀行于1月20日發行30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票面利率3.25%;興業銀行于1月14日發行25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票面利率3.45%;建設銀行于1月21日發行20億美元二級資本債券,約合人民幣127億元,初始固定利率為每年2.85%。
除了固定期限二級資本債券,郵儲銀行和蘇州銀行兩家銀行分別發行了300億元和3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均用于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前5年票面利率分別為3.46%和3.8%,每5年調整一次,在第5年及之后的每個付息日附發行人有條件贖回權。
對于銀行開年紛紛發債“補血”的原因,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記者表示,主要是要滿足資本充足率監管的要求。一方面,2017年之后由于金融亂象的治理,一些逃掉的表外業務要回表,會消耗一部分資本;另一方面,近幾年資本充足率監管趨嚴,特別是對國內的系統重要性銀行,不同組別都有追加的資本充足率要求。此外,在未來一段時間經濟“穩增長”過程中,銀行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和支持,也需要對資本進行補充。
曾剛指出,資本補充充分后,一方面能提升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滿足監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增強銀行進一步加大信貸投放、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山西證券研報稱,從長期來看,資本充足率監管壓力下,銀行需從自身收益留存補充資本和外部渠道兩方面發力,2021年以來,銀行通過永續債等多種手段補充資本加速。據山西證券統計,截至12月30日,2021年銀行共計發行二級資本債130只,總規模1.19萬億元;永續債61只,規模為5775億元。
記者查詢上述7家銀行2021年三季報發現,截至三季度末,工商銀行等4家國有大行各項資本充足率指標處于較高水平,蘇州銀行居中,重慶銀行等各項資本充足率指標水平相對較低。
山西證券提到,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仍然有限,存在永續債市場認購不積極、其他補充渠道有限等問題,預計后續政策將進一步支持資本補充工具創新和落地。
展望2022年銀行業經營情況,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表示,不良率大體穩定,在房地產融資環境回暖背景下,銀行表內涉房類資產潛在資產質量壓力有望緩釋,但表外風險依然較大;銀行資本補充仍需維持一定強度,D-SIBs(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入選銀行面臨更高資本要求。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