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正式收官,你的基金表現得如何?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2021年財富管理市場整體擴容,基民群體爆發式增長,無論是權益還是債券基金,2021年上半年的新增基民人數與2020年全年新增基民人數大致相當;盡管市場環境波動,但基民及機構資金流入公募基金的勢頭仍然保持強勁。
回顧2021,在基金歷史性“出圈”的這一年,讓我們洞察下整體基民畫像,哪些人群在賺“聰明錢”?哪類基金更受基民青睞?又需注意哪些風險和問題?
“好學型”基民收益高
自2021年年初以來,“基金”屢次沖上熱搜榜,可謂是賺足了眼球。基金熱潮吸引了大批個人投資者購買基金產品,尤其是單個基民持倉金額仍在增加,正如陸金所基金觀察數據顯示,2021年基民平均持倉金額同比增長25%。
除單個基民持倉金額增加外,目前,基民的專業度也在增加,震蕩行情下,越來越多投資者意識到定投的重要性。根據陸金所基金觀察,參與定投的用戶數較2020年增長24.3%,定投用戶平均持倉收益率是整體用戶的1.4倍;基金收益超5%的用戶每月看產品的次數是其他用戶的2.15倍。
公募基金更受青睞
相關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越來越受到中國投資者的認可。
就在2021年期間,公募基金資管規模連續9次創下新高。來自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相比上年年末,截至2021年11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從19.89萬億元一路增長至25.32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前11月規模增長超過5.4萬億,增幅高達27.30%,僅在今年3月及9月股市出現震蕩時,規模曾一度小幅縮水。
從整體上看,公募基金因其專業的投資能力也為部分基民帶來較為理想的回報。數據顯示,2021年陸金所基金上新增公募基金投資者14.7萬,平臺用戶人均持有產品非貨公募基金數量1.9只,公募產品累計為用戶賺取13.02億。
中國公募基金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據wind數據,截至2020年底,公募基金總規模近20萬億,僅占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的8.2%。在業內看來,伴隨資管新規到期和“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未來居民資產向基金市場轉移或是大勢所趨。
陸金所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隨著居民資產配置向金融資產轉移,基金業有望迎來進一步擴容,“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持續性地科技投入,不斷提升運營能力與服務能力,增強基民對金融服務獲得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