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家券商,266張罰單,2021年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不斷壓實,從嚴監管信號仍在。
易董數據顯示,上述266張罰單開給了75家券商及相關從業人員,換言之,140家券商中,保持著全年零處罰的有65家,占比達46%。
從罰單數量來看,海通證券收到19張罰單,其中18張罰單指向投行違規;銀河證券12張罰單排在第二,多涉及營業部及其從業人員違規。此外,還有安信證券(11張)、申萬宏源(10張)、華西證券(9張)、中信證券(9張)、國元證券(8張)、國金證券(7張)、國信證券(7張)。
按主營業務來分,投行業務成罰單重災區,涉及罰單78張,占比近三成;經紀業務違規行為同樣高發,涉及罰單為64張(含融資融券),占比達24.06%;資管業務的相關罰單有11張,總數不多,但強監管信號悄然而至。
75家券商接266張罰單
監管罰單披露節奏是否有跡可循?總體來看,4月和11月是罰單密集披露期,各發出了41張罰單,其余月份公布的罰單數均不足30張,2月開出的罰單數甚至只有個位數9張,這也與2月春節有關系。從監管主體來看,有242張罰單來自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24張來自滬深交易所,股轉公司、交易商協會及證券業協會也開出了零星的罰單。
從被罰對象來看,2021年的266張罰單開給了75家券商及相關從業人員,其中罰單數超過10家的券商有4家,分別是海通證券、銀河證券、申萬宏源和安信證券;更多的券商被罰次數在3次以內,有52家,占比近七成。
顯而易見的是,75家受罰券商中,大中型券商被監管函“關注”的頻次更多,罰單數排名前10的就有海通證券、銀河證券、申萬宏源、中信證券、國信證券、華泰證券和安信證券等。
海通證券全年罰單數19張最高,其中18張罰單均指向其投行違規。銀河證券12張罰單排在第二,其中11張均開給了其營業部及相關從業人員,劍指委托他人從事客戶招攬活動等違規操作。
罰單數排名靠前的券商還有:安信證券(11張)、申萬宏源(10張)、華西證券(9張)、中信證券(9張)、國元證券(8張)、國金證券(7張)、國信證券(7張)、財通證券(6張)、方正證券(6張)、華泰證券(6張)、興業證券(6張)和中泰證券(6張)。
從違規類型來看,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問題更集中,涉及罰單數有117張,這其中又數分支機構的罰單居多;人員資格及從業規范相關罰單有30張,涉及的問題多為業務人員不適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規范、制度建設不規范等。
投行業務成罰單重災區
按主營業務來分,投行業務成罰單“重災區”,涉及罰單78張,占比近三成。上述投行罰單開給了34家券商,罰單數排名靠前是海通證券(18張)、國元證券(5張)、財通證券(4張)、中泰證券(4張)和中信證券(4張)。
證監會2021年內在多個場合強調壓實中介機構責任,78張罰單數也進一步彰顯“零容忍”威懾力。
12月29日晚間,證監會官網更新了9條監管措施,對券商投行“看門人”進行追責,包括中金公司、萬聯證券、國金證券、國元證券、中信建投、東吳證券和東方花旗7家券商。上述保薦機構及保代被罰的原因均為核查不充分。
10月15日,證監會也一次性公布12條投行罰單,涉及7家券商19名保代/財務顧問。海通證券5名保代被問責,太平洋證券連收2條保代罰單,其余被點名的還有中信證券、國海證券、華泰聯合證券、廣發證券和長江證券,處罰原因主要是保薦過程中未勤勉盡責。
8月6日,證監會網站集中公布了12條投行業務違規處罰信息,國金證券、海通證券、宏信證券、華西證券、東北證券、第一創業承銷保薦、安信證券、國元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等10家券商及18名保代因業務違規領罰單。
4月6日,證監會發布了29條投行業務違規處罰信息,涉及海通證券、中信建投、國金證券、中山證券等多家證券公司。處罰多與券商IPO業務相關,包括對發行人核查不充分、內部控制有效性不足、未勤勉盡責督促發行人等。相關投行業務人員被采取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等監管措施。
資管罰單現強監管信號
券商經紀業務違規行為同樣高發,涉及罰單64張(含融資融券),占比達24.06%。銀河證券相關罰單數量最多,為9張,安信證券7張緊隨其后。經紀業務罰單較多的券商還有江海證券(6張)、華西證券(5張)、申萬宏源(4張)和東興證券(3張)。
資管業務的相關罰單有11張,涉及國元證券、中信證券、華安證券、國融證券、申萬宏源、長江資管、招商資管和中航證券,盡管罰單總數不多,但強監管信號悄然而至。
去年11月下旬以來,中金公司、華安證券、申萬宏源、中航證券均因私募資管業務違規收到了相關警示函或責令改正。12月7日,浙商證券公告稱,浙商資管及相關責任人員收到了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浙商資管被暫停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備案6個月,浙商資管及相關人員被責令改正及處分。這是近期各地證監局密集發布的私募資管違規罰單中最重的一單。
對于近期密集出現的私募資管業務違規罰單,有相關業務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警示作用極強,各家都在根據罰單上涉及的條目進行自查,重點排查產品估值、留檔等是否規范。此外,記者獲悉,近期各地證監局對轄區內券商及子公司的私募資產管理業務排查加深,部分券商正在開展內部核查整改工作。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