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人才是基礎和支撐。
(資料圖片)
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稱,在實踐中,農村經濟帶頭人是鄉村人才的關鍵少數。加強對這類群體的培育,是撬動鄉村振興的有效支點。
農村經濟帶頭人包含了鄉村基層治理者、鄉村產業經營者、新型農業經營者等主體。然而,這類人群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系統而又長期的工程,與既定目標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新農人”培育中,存在社會保障政策不足、師資力量薄弱、課程體系優化不及時等問題。
比如資金,“新農人”培育當前主要依靠中央財政的支持。從財政項目看,涉農扶持政策多是產業扶持和技術扶持,社會性保障政策未能及時跟進。地方政府配套資金有限,多部門數量不等的扶持資金存在扶持不均衡現象,有的農民得不到政策支持,而有人卻能得到重復支持。
再比如師資,當前“新農人”培育主要依托農校老師,以及部分高校教師,專業的師資庫還不夠健全。在培育課程體系設置上,多以短期集中培訓為主,忽視了培訓的長期性和持續性。不少地方在開展新農人培育中過于追求短期效應,求培育數量不求質量,求形式不求實質,新農人培育成效不明顯。
趙皖平認為,“新農人”培養構成了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內容,高素質農民是核心力量,是強農興農的根本。“新農人”培養的短板影響了鄉村人才振興,需要探索出可行路徑,有效解決“新農人”培養問題。
在激活要素資源,建立健全配套機制方面,他建議,要破解土地瓶頸問題,推動土地集約利用,盤活山林、拋荒田等閑置資源,為“新農人”返鄉創業創新提供用地保障。
同時,明確新農人特殊扶持政策條件,改變“普惠式”農業補貼制度,出臺獨享性涉及創業興農、風險支持、信息服務、勞動保障等綜合性扶持政策體系,使有能力、有實力、有意愿的新農人真正能享受到政策紅利。
此外,還要鼓勵成片土地優先向“新農人”流轉,在編制和申報項目上,優先安排申報中央、省級農業項目扶持。在金融信貸和保險上,優先享受金融信貸扶持政策和提供農產品保險支持,在財政安排強農資金上,優先逐步增加經費投入。
針對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階段不同,確定扶持政策重點。比如,發展初期,著力幫助其解決信貸擔保、基礎設施、土地流轉、設施用地等問題;成長成熟期,幫助解決質量安全、品牌建設等問題。
從企業角度來看,劉永好建議,積極調動各類社會主體協同參與,并予以相關政策支持。
比如,對深度參與農村經濟帶頭人培養的企業,給予資金撥付、稅收減免、土地申請或項目發展方面的優惠和幫助,引導各類主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劉永好還建議,設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專項基金,完善農村經濟帶頭人激勵機制。要積極爭取地方財政和社會各方力量支持,建立人才專項基金,用于農村經濟帶頭人的培訓計劃、項目孵化,以及其它支持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項目的專項獎勵,為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提供資金保障。完善農村經濟帶頭人激勵機制,對表現突出、成果突出的優秀人才,給予資金專項激勵,在實用技術、經營管理專業人才評選認證時給予傾斜,爭取形成集聚一批人才、發展一個特色產業、帶動一方致富的示范效應。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