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1月16日,廣州新增的8761例新冠本土感染者中,來自海珠區的數量就達到了8582例,海珠92.6%新增感染者集中在鳳陽街、南洲街、華洲街區域。廣州海珠區成為了本輪疫情的“震中”。如今,該區的疫情防控形勢如何?
11月17日傍晚,在廣州疫情防控發布會上,廣州市海珠區副區長張永良表示,近日,海珠區每日新增陽性個案數仍處于高位,主要集中在高風險區和臨時管控區,其他區域仍有散發個案,社區傳播風險尚未完全阻斷,經綜合研判,發布了《延續強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將實施時間延續至11月19日24時。
張永良表示,防控措施延續期間,海珠區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首先是加快核酸檢測篩查;二是細化轉運隔離;三是做好心理疏導。
張永良介紹,在細化轉運隔離方面,采取“一片區一方案、一網格一策略”,科學評估每個網格的風險程度,落實應轉盡轉、應轉快轉,分門別類、輕重緩急有序轉運,目前已轉運9.53萬人。對老人、孕婦、兒童等特殊人群優先轉運,第一時間呼車,落實床位。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新聞發言人張周斌表示,通過跟蹤實時傳播指數(Rt)的變化,當前海珠區的Rt已經從一周前的2.2下降到了1.5,最近4天都維持在1.4-1.5之間波動。這說明近一周的防控措施,確實在逐步遏制病毒的傳播擴散。
“但大家也看到,病例數在不斷攀升,也反映了一個現實,那就是由于海珠區感染者基數較大,即便Rt值維持在較低水平,新增感染者的數量也會很多。”張周斌說。
張周斌表示,要進一步改善上述這種情況,需要更加聚焦,集中火力阻斷高風險區內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加強核酸檢測力量,實行單人單采和抗原檢測,為的就是盡快的發現;同時在省里的全力支持下,市里也在全力以赴增加隔離資源,包括方艙的建設、隔離板房的建設,其實就是為了實現盡快轉運。因此,希望海珠區的市民,特別是高風險區的市民,能繼續堅持居家隔離,并積極配合核酸檢測,讓快篩快檢、快轉快隔發揮更大作用,從而才能降低新增病例的數量。
“從全市層面來說,荔灣、番禺、白云、天河、花都區通過這幾天有力防控,前期聚集性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實時傳播指數(Rt)都陸續回落至1.1-1.2,其中白云已經降到了1.0,可以說區域風險在逐步降低。而南沙、黃埔、增城、從化前期大部分聚集疫情都在收尾階段,目前雖然偶有散發疫情,但在優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條措施的指導下,我們還是可以做到及時有序處置。”張周斌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