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募基金清盤潮來襲!年內157只基金宣布清盤,業內人士提醒要注意判斷基金風險并進行分散投資
(資料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天書
近期,公募基金迎來一輪清盤潮。截至5月9日,今年以來已有157只基金(A/C類分開計算,下同)宣布清盤,去年同期數量為99只,同比增加58.58%。基金產品為何會遭遇清盤?清盤基金規模與收益情況如何?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產品時應考慮哪些因素?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基民”自述:
13只產品中有3只基金被清盤
“今年年初,我被告知手里的3只基金清盤,最終將按照持有比例對收益進行分配。”市民李先生介紹,自己手持13只產品,其中3只在今年的“清盤潮”中退出市場,“去年市場動蕩,收益不太樂觀,今年本想堅持一下,從年初開始,手里的3只基金被陸續清盤。”李先生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賬戶中被清盤的基金產品信息。記者發現,李先生被清盤的3只基金產品規模較小,截至清盤前的最新規模(合并)均低于0.07億元,最新份額(合并)不高于0.06億份。此外,截至清盤,李先生的3只基金中有1只收益率為負,為-1.44%。
面對此次基金清盤,李先生表示,“宣布清盤后,考慮到目前基金收益較低,我沒有進行轉投,選擇了等待清盤分配。被清盤的基金收益、規模表現不理想,相當于提前止損。但是,這次清盤我也遇到了虧損,在最終清算收益時是以清盤時的凈值來計算,我的一只基金原本是在‘高位’時購入的,去年市場一直動蕩,清盤時凈值下跌,產生了虧損。”談及之后的基金投資規劃,李先生表示會將賬戶內收益較低的開放式基金提前贖回,轉而投資其他產品。
原因分析:
基金清盤受收益和規模兩方面影響
4月21日,華潤元大基金發布《關于華潤元大潤安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表決結果暨決議生效的公告》,表示本次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通過了《關于終止華潤元大潤安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有關事項的議案》,這已是該公司年內宣布清盤的第2只產品。根據Choice數據,截至5月9日,年內已有157只基金宣布清盤,上年同期數量為99只,同比增加58.58%。從清盤原因看,42只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合同限制,114只基金為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
此外,截至5月9日,清盤基金中包含招商品質領航混合A/C、華潤園大潤安混合A/C、申萬菱信智量混合A/C等15只成立未滿一年的次新基金。其中,博時時代精選混合A/C成立于2022年9月29日,終止于2023年1月19日,成立不足4個月便退出市場,其終止原因為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合同限制。
記者就基金清盤現象向業內人士進行了咨詢,青島一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前基金清盤多是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基金沒有獲得預期收益;二是基金自身規模不足,無法吸引投資者與后續資金,最終被清盤。“因此,規模較小的基金因為盈利少,更容易出現清盤情況。比如,某單只基金的規模為2000萬元,收取1%管理費,一年管理費的收入只有20萬,可能連給管理工作人員發工資都不夠,這類小規模基金最終就會走向清盤。”工作人員建議,如果投資者想避免基金清盤情況,在投資時可以選擇規模在1億至2億以上的品種,面對新成立的基金產品也要謹慎選擇。
專家建議:
通過投資基金取得超額收益要長期堅持
面對龐大的基金市場,避免清盤風險、選購合適的基金產品也需要投資者進行判斷、考量。
恒豐銀行青島分行零售部私人銀行業務投資顧問司維表示,想要通過投資基金取得超額收益其實并不困難,“第一,要長期堅持,而不是依據投機心理進行投資。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羊群效應’,體現在投資上便是當市場中出現熱點時,大部分投資者往往會跟風購買。但無論是市場高點時跟風入市,還是因短期業績而買入基金,都體現出投資者容易陷入‘羊群效應’的誤區。想通過投資基金獲得收益,只要堅持就好。以股票型基金為例,根據Wind數據,在2011年至2022年,隨著持有時長的增加,投資收益也在不斷升高。如果能堅持持有三年,最終可能獲得超過100%的收益。當然,這里的長期持有并不是讓大家‘傻瓜式’持有,當基金的基本面出現一定轉變,或者所投資的行業出現系統性利空時,該贖回還是要果斷贖回的;第二,判斷基金風險,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去選擇不同風險級別的基金,如貨幣型、債券型、混合型、股票型等;第三,風格分散投資。分散投資并不是指選擇性地購入一些相關性較低的基金。比如,在股票型基金中可以采用被動跟蹤+主動管理、大盤價值+小盤成長的策略進行投資;第四,設定止盈止損線,止損容易止盈難;最后,可以通過定投的方式參與,平滑成本。”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